第一章 引言

一項調查發現,香港人甚麼時候最開心,答案是「放假」、不用工作;而甚麼時候最不開心,答案是「工作壓力」、工作得不順暢。心理學家Edward Diener 指出兩種最令人持續情緒低落的遭遇,其中一種便是失去工作(另外一種是失去伴侶)。可想而知,一般人對工作的感受是「既愛且恨」──既怕失去工作,但在工作中卻得不到快樂。根據 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在2003年對香港信徒的調查發現,信徒對工作的感受主要是維生(77%),其價值也是維持生計(59%) [1]。又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2006年的調查發現:(1)三分之二的在職人士均超時工作;(2)平均每週工作達51.3小時;(3)工作與生活平衡遠差於理想;(4)引致工作不滿意的主要因素依次序為「與上司及同事的關係」、「工資及福利」及「工作量」;(5)大部份感到工作與生活不平衡的人曾遇到以下問題:失眠和沒有胃口,以及與家人相處不足 [2]。

綜觀以上數個調查,無論信徒或非信徒,從工作而來的所有不愉快經驗,及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對家庭和社會均會構成一定危機,要健構和諧家庭和社會,我們必須處理及轉化從工作而來的負面情緒。以下討論乃基於參與「創傷情感與靈修工作坊」及閱後「心靈魅影」 [3]一書所引發對從工作而來的負面情緒的反省,最後嘗試藉工作神學來提供轉化的進路。

 

[1] 參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信徒職場行為研究》,2003。

[2] 參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生活及工作平衡調查》,2006。

[3] 占士‧伊芙蓮‧韋特《心靈魅影》,道風山基督教叢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