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不少人會因受人薪酬而理所當然地為工作付上最大的努力,有時甚至要用盡一切的方法來掩飾自己的弱點,表現在人前的,往往是強者姿態。不幸的是,大部份人都曾有暴露自我弱點的經驗,有時更會自責為甚麼自己的表現那麼「愚蠢」或「幼稚」。當我們感到自己愚蠢時,我們便更在意自己在上司眼裡的整體表現,若長久被評價為「低能」、「無能」,那升職、加薪一定距離自己更遠。這時,大部份人會選擇兩種方法:一是盡量隱惡揚善,遮掩自己的弱點及錯處;二是變成八面玲瓏的人,盡量討好上司,永遠不會向上司說「不」, 韋特夫婦形容這些人讓「別人在他們的界限內任意往來……他們的唯一指望便是討好這些入侵者……隨著成長,他們可能變成精於這些「討好別人」的技倆。」[1]可是,更多的時候,這些人自覺自己虛偽、沒靈魂,內心產生的卻是憎恨自己的內疚感,有時他們會為目睹不公義的事情出現,但因恐懼講真話而得罪上司 [2],選擇沉默或支持不公義事情均使內心感到羞恥和內疚。沒靈魂和不能以真我示眾的結果是:職場永遠是不快樂和虛偽的場所──沒有真朋友、沒有真感情的場所。

是的,罪疚感的確顯示我們做了錯事 [3],而其負面的結果往往為工作者帶來「強制性」行為 [4]──「為著勝過那罪疚感,我們將日子填滿了工作、責任和善事。我們強迫自己幫助別人,回應每一個提出的需要……我們惶恐會令別人失望 [5]。」職場上,「Yes Man」(說『好』先生)隨處可見。而韋特夫婦更進一步認為,從罪疚感而生的強制性行為往往以追求完美主義來展現 [6],這些人給人的印象是有「很高的理想,不會接受馬虎的工作,要求最好的生命 [7]。」事實上,在我們的社會裡,就特別欽佩工作狂的人,他們長時間工作,並能完成很多事務(Multi-Task)。香港人,無論是自願或被迫,每週都花上多達50小時在工作,不少人下班還想著或處理尚未完成的工作,就好像電腦啓動了,但永遠關不了;可是不少人即使完成工作,但從未享受過完工的喜樂,因為他們非常介意做不好及給人批評的地方,他們會因此而悶悶不樂。在《心靈魅影》一書便講述了一個相當貼切的故事:

「一位事業有成,卻被完美主義侵擾的朋友……某次,他完成了一個向四十位專業同僚的演講後,查看他們所寫的意見評核,發現有三十八位參加者對這講座都深表欣賞,有兩位則認為它只是有輕微幫助。餘下的半天,他都為著這兩隻『迷途羔羊』而發愁。他們不喜歡什麼呢?也許他可以追尋他們,再向他們解釋一下,他們便會滿意了。他這懲罰的憂慮的代價,就是他鮮能在工作中取得樂趣。」 [8]

不少人均有上述故事的經驗,罪疚驅趕了工作成果的喜悅;更嚴重的是,完美主義者憂心於每一個限制,並失意於每一次的缺欠。


[1] 參《心靈魅影》P.128。

[2] 參《心靈魅影》P.157。

[3] 參《心靈魅影》P.56。

[4] 參《心靈魅影》P.157。

[5] 參《心靈魅影》P.157。

[6] 參《心靈魅影》P.158。

[7] 參《心靈魅影》P.158。

[8] 參《心靈魅影》P.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