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他們都會知道打針派藥是護士的例行工作。他們更明白護理人員是病房裏唯一每日廿四小時從不間斷為病人提供照顧與服務的人。
其實護理是一項古老的工作。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提到美國康乃狄格大學護理系多蘭教授講述護理制度的由來。起源自主耶穌在新約聖經裏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章三十四至三十五節)。初期教會的婦女就展開探訪、照顧病人,教會成為護理的中心,他們就成了最早期的護士。
隨著護理發展的歷史看,護士形象從「下女」的角色轉成為「白衣天使」,是因著南丁格爾那份受命於天的堅持,以上帝的法則與耶穌基督的愛策動不斷的護理改革。誠然,由十八世紀科學的發達,護理要面對如何趕上科學洪流。神那一雙看不見的手,為了廣大受苦的人們,默默地牽引護理歷史,歐洲各地不斷發展有系統的專職訓練,直至現在,全人護理更是得到廣泛的認同。
既然護士的工作可以追溯至主耶穌的教訓,無怪乎南丁格爾誓言也如此說:「我謹以至誠,於上帝及會眾面前宣誓:『我將終身純潔,忠實執行專業,不做有害或作惡之事或故意給有害之藥。我將盡力維持並提升護理專業標準,並將執業時所獲知所有個人及家庭之事保密。我忠實的協助醫生工作,並熱誠為所照顧的病人謀求福利。』」
這簡短的誓言,充份表明護士的使命所在,更勾劃出護士的不同角色,讓大家瞭解護士的情況。
護士作為關顧者(CAREGIVER)
每一天,病人都在病床上等待醫生的巡房。接下來,護士就會執行醫囑,並按病人不同的需要給予適當的護理程序。其實,每一個卧床的病人,他們的內心都是充滿焦慮、擔心、恐懼 。他們渴望身體得醫治,同時心靈也期待醫護人員的關心。
說到護士要關心的事,打從病人的每餐食量、飲水的多少、大小二便是否正常這些「出入口」的資料都是護士所關心的。還有手術後的傷口癒合的情況、復康的進度、吃藥後的反應、以及睡眠的狀態等等,每樣事情發生在病人身上的,都提醒護理人員要多多關注。若不然,好像忘記為癱瘓的病人定時轉身,會帶來皮肉潰爛的褥瘡。病人多受痛苦是護理人員不希望發生的事。
護士作為溝通者(COMMUNICATOR)
面對病人不曉得或害怕表達的情形,護士便成為最好的代言人。換過來說,若病人不明白醫生解釋那些艱澀難明的手術名稱與程序,護士也會以簡易的說法,使病人明白得到,甚至邀請醫生再解釋一次也是可行的。
溝通者是醫療團隊中重要的一環,缺乏適當的溝通,往往帶來不必要的問題。例如,一位婦人子宮長了肌肉瘤,她是不情願把子宮割掉。若果醫生誤以為婦人已完成生育計劃,屢次鼓勵她接受切除手術,婦人頓時落入兩難之間。由於病房的工作忙碌,試問哪有足夠的空閒時間,容許病人多番的猶疑。一旦手術完成,對婦人來說可能是一生的憾事。所以護理人員溝通者的角色至為重要。
護士作為安慰、輔導者(COUNSELLOR)
進入醫院的人們,都可以看見一張張惶恐不安的樣貌。曾經有人說,每一個病人都是在危機當中。或者,你會覺得是言過其實。可是,對一個作例行檢查的普通人,都會存在忐忑不安的心情,害怕醫生會告訴他發現不尋常的結果。護理人員最適時的聆聽與安慰,往往能紓緩病者的不安,帶來釋然。
生離死別在醫院中屢見不鮮。一宗交通意外,死神可能將垂危的丈夫,從摯愛的妻子身邊奪走。腹大便便的孕婦懷著緊張的心情臨產,陪產的丈夫的胃液在裏面洶湧澎湃,也要護士派上一顆胃藥平息他的胃痛。還有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畫面,都牽動醫護、病者與家屬的心情,尤其病人是極之期待別人的臨在與支持。這時在場可以發揮的作用,絕不只派藥那麼簡單。
護士作為改變的因子(CHANGE AGENT)
藉著護理人員悉心的照顧,病人虛弱的身體會再一次強壯起來,恢復健康。抑鬱憂愁的面容,抵擋不住醫護人員無盡的鼓勵,會再一次展現罕見的笑臉。
雖然疾病蠶食一個人的身心靈,但是如果病人從護理人員身上經歷得到愛護與關懷,不尋常的改變也會發生。善於幫助別人改變的護士,甚至可以使原本是受照顧的病人,成為病房的好幫手;更多的例子是當病人的心靈被照顧得到,就算是末期癌症的病人也可以唱詩歌,以平靜安穩的心情迎接生命中最後的一程。
護士作為教育者(EDUCATOR)
不同的專科都制訂了一套完善的病人教育指引,提供給各部門不同崗位的護士採用。不管是臨床,抑或是診所內,都讓護士掌握向病人施教的機會。使病人不是「頭痛醫頭痛」,而是對自己的病因、病情進一步瞭解。
如果護士願意循循善誘地向病人解釋控制飲食的重要,加上注意事項,再配合營養師的教導,就能具體使糖尿病人免陷於不必要的併發症。
現在不少的病症是沒法根治的,都要透過適當的護理、飲食、藥療來控制病情。謢士作為教育者的角色便是相當重要。再者社康護士的足跡穿過了醫院四道牆,落實將護理的教育為病人度身訂造,更切合他們在家中的需要。就以中風病人為例,社康護士就能因應病人家中情況,給予合適的意見,使病者能獲得較佳的復康環境。
護士作為倡護者(PATIENT ADVOCATE)
以現在的醫療制度,醫權仍是主導整個架構。病人進入醫院求醫,也要順從院方的規定。對於一般學歷不高的病人來說,他們都不敢直接詢問醫生有關自己的病況。許多時候,護士可以協助病人將他的疑慮告訴醫生,使醫者與病者能共同討論有關病情,選擇可以接受的診斷及醫治方法。
若果資源不再是一個限制,將來發展到整個醫療團隊一起磋商病人的個案會議,更能體驗作為病人倡護者的重要,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使病人得到理想的照顧。
護士作為轉介者(REFEREE)
護士從每日最埋身的照顧中,許多時候都會發覺病人的問題。最常見的是經濟、住屋、老人的問題。若果得到適當的轉介,讓醫務社工協助,儘量使病人面對的問題不致惡化,影響他的病情。香港醫療制度不是最完善,可是配合醫療團隊與社會的資源,深信仍然可以替病人謀求到更好的福祉。還有,每間醫院駐院院牧服務,都能成為護士的好拍檔,讓病人得到肉體以外的心靈關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