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作而來的心理失衡及普遍轉化方法
工作縱然沒有滿足感又找不到終極意義,可是我們卻被迫花上人生大部份時間在職場,甚至超時工作,影響了生活質素(例如工作與家庭的失衡)。吊詭性的是,雖然我們自覺不理想,很少人會訴諸行動,例如向僱主反映和爭取改善。亦有不少工作者雖然不欣賞上司同僚的處事作風或至工作操守(如辦公室政治、諉過塞責、虛假失實等),卻選擇啞忍,甚至往往會盲目附從,他們多半的心態是「人在江湖,身不尤己」。從工作而來的心理失衡了,引至生理及社交問題(即占士.蘇羅(James Zullo)[1]A-I-M元素中的「A」(Arousal)-「激發」),包括:「經常感到疲累、渴睡及極度疲倦」、「失眠及沒有胃口」、「沒有足夠時間跟伴侶或家人相聚」、「生產力及工作質素嚴重下降」、「很容易生病」、「身心崩潰、抑鬱及氣餒」、「與朋友關係差」及「完全沒有私人時間進行閒餘活動或運動」。那上述失衡現象,普遍香港人又是用甚麼方法來「轉化」?答案是:「參與消閒娛樂活動,如欣賞電影、看電視、打麻雀、酒吧消遣、跳舞及玩遊戲機」,部份人會「跟朋友及家人傾訴」,更多的人會「購物」、「睡覺」,少部份人會「參與其他文娛活動,如話劇、音樂、烹飪、閱讀等」及「吃東西」等[2]。
面對工作而來的心理失衡,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轉化,某程度上是無可厚非的,最低限度能產生舒緩減壓的作用。但值得憂慮的是,倘若所有的負面情緒的根源均被不同方法來重重抑壓、否定或忽略,未被治療的情緒只會日積月累地成為更為負面,對工作的感受只會更為消極及失去動力。在香港,每年就有不少人抵受不了工作壓力而自殺。《心靈魅影》一書的作者形容不對的方法來處理負面情緒為錯誤「詮釋」,(例如以進食來消減孤單鬱悶的感受),這種「誤解」,有時雖對短暫負面情緒的處理並無大礙,但若遇到強烈的情緒則很少因此而消失[3]。占示.蘇羅(James Zullo)一針見血地道出埋葬情緒在身體內的後果:
我們想到自己的情緒,偏頸痛便會發作;
我們吞下自己的情緒,胃潰瘍便會形成;
我們背負著情緒的擔子,背痛就來了;
我們坐在自己的情緒上,連痔瘡也會長出來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