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什么会感到压力?
为了让学员更有效学习,课程文字内容为精简版本。详尽版本可于课程语音收听。
課程語音
Update Required
To play the media you will need to either update your browser to a recent version or update your Flash plugin.
压力的生理现象
脸红、出汗、心慌、郁闷、气促、颤抖。
压力的行为表现
紧张、恐惧、搓手顿脚、坐立不安、来回踱步。
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有某种焦虑病史或者相关的情绪问题,那么一个人容易紧张的风险就会提高;但家族遗传并不代表成年后便一定会患上某种焦虑症。
后天因素
如果在早年曾经受过欺骗或虐待等伤害,那么压力的承受程度有可能较弱, 抗压能力也有可能减低。触发因素
某些社会因素和我们的经历会导致「压力感」,称之为「触发因素」。一个人受控于「触发因素」,或者经常处于压力中,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紧张感」会逐渐积累,最终可能发展成压力过大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而个人又没有正视这「恐惧感」,并否定自己的真实感受,坚持错误的信念; 或者没有善待自己,自信不足;或者感到生活毫无意义和没有目标,那么「焦虑」和「官能障碍」就会交替出现。要终止这些现象,就要敢于面对各种引致压力的因素,善待自己,并摆脱生活中给自己带来巨大压力的源头。
「触发因素」举例
- 突发性的、无意识的行为; 或是反复的、易引发压力反应的行为。
- 药物治疗或服用非法药物。
- 膳食不佳或营养不足。
- 某些物质诱发恐慌,如尼古丁、咖啡因、兴奋剂。
注:例如某人只是因为物质而引起压力感,只要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便可轻易处理。而一些看起来像是压力的生理表现,实际可能是「生理机能」、「慢性病」或者重病的症状,因此应该请教健康专家,区分病症。
人格障碍因素
人格障碍是产生焦虑压力的根源之一。例如: 回避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等,如果有此类人格障碍,可以考虑看精神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