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都有美好的期望,这打从给子女改名字开始,便可知道。名字叫「X敏」的,很多时是希望子女聪敏、做事敏捷;叫「阿宝」,意指子女是宝贵的、宝贝的;「伟X」,含有伟大、强大之意,希望子女将来能干一番大业。

曾听过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如下:「希望他们健康快乐,身体健康,读书好是其次。」「希望子女读好书,将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生活能好好照顾自己。」「他们将来做什么也不打紧,最要紧是对得住自己,和对得住别人。」 

又,当家长被问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子女们是否也认同赞成时,他们回答说:「有些课外活动是他们(子女)喜欢的,有些是我们要他们去上的,不喜欢的也要上呀!否则不能跟其他人竞争啊!」有些老实说:「没问呀!」「不知道呀!」 

又,当家长被问及他们子女的性格、喜好和感受时,有些家长会生气地说:「他很懒惰,什么都说没兴趣!」「他欠缺主动,推动他一下,才做一点。」 

对子女寄予美善的期望,原是好的,但若忽略去了解子女独特的喜好、性格时,这就像削足适履。子女不但不能发展、发挥他个人之专长及独特之处外,子女个人的思想情感更可能因此被打压。子女被要求活于父母假想的子女形象中,长此下去,子女对自己不认识,对自己的性格和情感世界不了解,子女活得像是拉线木偶,毫无生气。

此外,有时家长会因子女没有达到自己所预期的结果表现时,对子女产生失望与担心。担心子女将来不能成材成器、被社会淘汰、不能在社会上立足、没有好的将来。从眼前的事,将担心越发越大,发到将来十多、二十年后的事上,如:子女将来的工作、拍拖、婚姻上。有时内心的失望与担心,转化成挫败、生气的情绪,继而发泄到子女身上时,破损与子女的关系。 

回看现时急速求增值进步的社会,在教育子女时,多采取快速的「填鸭」方式来获取成功,如:花钱给子女上补习班、安排子女多参与那些可获得证书奖状的课外活动、多带子女外出来帮助子女增广见闻等等。但若当中缺乏对子女本质本性的了解时,这势必会给自己及子女带来压力。 

不知道过往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会否值得我们再去寻回并思考参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