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一个按钮一按就有相对的反应。人也有所谓的「情绪按钮」,一按这情绪按钮,人便产生某种情绪反应。
人生遇著一些事情,会产生相对应的情绪,如愤怒、悲伤、忧虑、恐惧、羞愧等等。当中有些会使人产生巨大的情绪起伏,如亲人过世、与人吵架、遇到严重交通意外、天灾、一次在多人面前出丑的经验、重大的金钱损失等等。这些事带来的强烈情绪,若未能适当地疏理时,会使人日后于再面对类似状况时,产生情绪的过敏反应。
举例说:一个自小常被人骂的人──被家人骂、被老师骂、被同学骂,在这个充满被骂的环境下成长的人,于日后见到别人稍为绉眉、不爽的样子时,便可能将这些信息诠释为对方不喜欢他,觉得对方又想骂他。而对方当时可能只是在思考当中,没留意到旁边的人会留意他的表情,于是那个常被人骂得人非常害怕,单单见到别人微小的负面表情,便已经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害怕自己是不是又做错了什么,别人又有什么对他不满,对方一定又是想对他大吼大怒。他没办法清楚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未能得到对方的解释,便可能已经心里立定心意要远离那个人,不想跟他交往。渐渐地,这个人一遇到别人中性的动作,如双手撑腰,也会以为别人对他不耐烦,想跟他发怒。这个人马上害怕起来,这一次他可能采取逃跑的方法,凡是环境多人的地方,他都不敢去,免得容易踫上脸容没那么和善的脸孔!
您看,这个人多可怜啊!这是因为他从小被骂的心结未解,使他产生情绪反应过敏的「情绪按钮」,就算他遇到一些中性、不具伤害性的情况,也会带给他威胁感,产生不付合现实情况的情绪反应。
那怎么办呢?是那些产生恐惧反应的环境,或旁边的人要负责呢?还是当时人呢?要一个人去修理自己的情绪按钮容易,还是控制每一个会按动自己情绪按钮的人或环境容易呢?答案是:除非我们立志永远不与其他人接触,否则只要一接触,便有机会触动我们的情绪按钮。然而,我们没有一个人是能够一个人生活的,我们人类需要群体生活,需要有情感交流,需要彼此依附、属归的关系。故此,我们每个人需要学习为自己的「心结」及「情绪按钮」负责。
当我们年纪尚小时,我们还未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我们不需要为当时所发生的事负责。但当我们成长,开始有能力去为今日及将来的事情做决定时,我们便不能找借口说是因过往被别人所害,而落得今天的样子,而拒绝成长。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成长与改变,因为幸福快乐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