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声音」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只要我们打开耳朵,声音便能自然进入耳道,到达耳膜,触动听小骨,再传到耳蜗,经听觉神经去到脑部作出辨识。 

与之比较,「聆听」则是一个需要人主动去参与的过程。聆听时,人用心力去听,需抱持著一个开放的态度,不加以评论,不先入为主地,单单透过自己的五官,去接收对方语言及非语言的讯息。开放的态度,是指「不认为自己一早已知道所有」的态度,虚心地、好奇地主动探索对方所发出的讯息,这是需要花心力、时间和耐性。加上若对方语言能力有限,出现词不达意时,听的一方便需要加陪的耐性。 

现今急速的生活节奏,吃饭要快,走路要快,做功课要快,做事又要快,讲话更要快。这样,人易变得不耐烦,不习惯去先听清楚或看清楚才作出反应。往往在辅导室中,发觉到有很多受助者在生活中缺乏被聆听,心声要靠付钱找辅导员来倾听,实在可悲。 

曾有一个经验:

阿辉:「我很累呀!我想回家休息!」

阿明:「我们已在餐厅,你快点来啦!」

阿辉:「我今天工作忙了一整天,现在头有点胀痛,我想早点回家休息。」

阿明:「我们等你来到才点菜呀!不见不散。」 

(一班朋友难得聚会,阿明和其他朋友等到晚上九时,决定等到阿辉到后才点菜。虽然阿辉临时身体不适,但由于朋友这样迁就他,他也感到不好意思,于是勉强抱病赴会。) 

(进餐期间…) 

阿明:「阿辉,现在你的头有否好一点呢?你尽量吃多点便会好啦!」

阿辉:「我想快点吃完,回家睡觉,因我的头现在痛得想吐了。」

阿明:「你平时要多点出来,跟大家一齐吃吃饭,放松放松一下。」

阿辉:「我近来工作很忙,一有时间,我都想争取时间休息,其他约会,我暂时未有体力去应付了。」

阿明:「这样不行啊!…」

一边厢,阿明精心安排了这顿饭,与其他朋友在餐前都先吃点东西,免得阿辉晚来了,他们也不至饿扁。另一边厢,阿辉心领神会阿明的关心,但接受关心时,他自己却要拿出生命来接受呢!或许,若阿明能先放下自己一向关心别人的方式,以开放的态度,先去聆听阿辉当时最需要和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调节一下自己关心人的方式,如写个短讯给阿辉,叫阿辉先回家多点休息,日后有空再约的话,相信阿明关心的心意,能让阿辉没压力地、开心舒服地接收了。

若没有聆听,我们所做的,就只能顾及我们所想要及所需要的。

「聆听」是关心别人的第一步,也可当作关心人的使命行动。您愿意奉献您的耳朵,用作关心人的工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