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

每个人总有情绪起伏的时候,开心时兴奋,失落时沮丧,乃人之常情;但如果情绪无缘无故像坐过山车那样大起大落,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却又有一段时间的高涨亢奋,那便有可能患上双向情绪病,又称躁狂抑郁症、两极性情绪病或双相情绪病,简称躁郁症。

据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健康情绪中心于2007年进行的电话访问调查显示,每100个香港成年人之中,大约有3人可能患上躁郁症,而女性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1.89倍。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精神医学系联同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亦于2007年进行躁郁症的调查,在1483名完成整份问卷的受访者中,推算出本港躁郁症的人口普遍程度为5.5% ,即香港人口每二十人便有一人患有躁郁症。32%躁郁症患者为三十岁以下,男女比例是大致均等,而各行各业的人也有机会患上躁郁症。 香港双相情绪学会于2009年进行了本港首项于基层医护层面的大型调查,在11间本港私家医务所986名完成整份问卷的求诊病人中,推算出在基层护理的层面上,躁郁症发病率约为3.6%,而躁郁症约占香港普通人口的2.5%。躁郁症病发的高危期为15至25 岁,90 %患者于50 岁前发病。

躁郁症在近年虽然开始较受人关注,但躁郁症病人的第一次病发时,容易被误以为是患了单向抑郁症、经常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酗酒或滥用药物等等情况,有可能影响了治疗。外国研究显示:48% 躁郁症患者,平均为精神科医生治疗8年,才得到正确诊断。一些躁狂病征不大明显的病人,甚至可以拖上12年,才得到正确诊断。在诊断出躁郁症的首十年,病人会经历大约四次情绪病征。如果患者没有得到治疗,他们一生可能会经历多于十个的情绪周期。情绪的过度波动往往严重影响病人的人际关系、工作或学业表现,可以同时出现的共病包括:经常焦虑症、滥用安眠药和镇静剂、酗酒,而后遗症包括:鲁莽投资、过度购物和不慎重性行为,甚至最终令病人走上自杀之路,因此病人及家人应及早寻找正确的治疗,令生活重回正常轨道。

(感谢葵涌医院顾问医生李永坚医生审阅本页内容)

 

1. 躁郁症是甚么?

2. 怎样预防躁郁症?

3. 躁郁症的成因是什么?

4. 甚么征状显示患上躁郁症?

5. 如何检查和诊断患上躁郁症?

6. 躁郁症有甚么治疗方法?

7. 躁郁症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顾自己?

8. 如何协助躁郁症病人?

 
 

 

1. 躁郁症是甚么?

现今医学界普遍界定躁郁症为情绪病的一种,顾名思义,躁郁症的病人同时出现躁狂和抑郁两种情绪,躁狂时,情绪非常高涨,表现得异常兴奋,自信十足,满脑子主意,无法静止下来;但当抑郁时,却会对所有事情全完失去兴趣,没有活力,忧郁悲观。

躁郁症可以分不同的类型,视乎躁狂和抑郁的程度或周期而界定,有时病人只会短暂出现轻躁的情况,大部分时间处于抑郁状态,因而容易被误以为只是患了单向抑郁症。

其中主要类型如下:

  1. 躁郁症一型:一般在抑郁期前或后出现一次或以上至少连续一星期躁症发作,有些在初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躁症,甚至是幻觉或妄想。
  2. 躁郁症二型:大多数时间是抑郁,混杂至少连续四天的轻躁期。
  3. 混合型躁郁症:病人同时间出现抑郁与躁狂的情绪。
  4. 快速循环型躁郁症:在一年内至少发病4次,躁症和抑郁经常交替出现,而病情亦较一般的躁郁症严重。
 

 

2. 怎样预防躁郁症?

目前医学界未有方法可以预防躁郁症,假如发现自己或家人的情绪出现困扰并影响生活,又或怀疑出现一些情绪病的早期征状时,应主动寻求协助,及早就医,有助防止病情恶化。

平时面对工作及生活的压力,应寻找适当纾缓的方法及渠道,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做运动,也可以减低情绪病的出现。

 

回页首

 

3. 躁郁症的成因是什么?

医学界对此仍未有定论,但认为躁郁症可能与以下成因有关: 

  • 遗传因素:躁郁症患者的同卵双胞胎及直系亲属患病的机会较高。
  • 脑部结构:研究发现躁郁症病人的脑部结构有别于一般人,可能与躁郁症的形成有关。
  • 脑部神经传递物质失调:脑部神经传递物质如多巴胺、血清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不正常。
  • 荷尔蒙变化:荷尔蒙不平衡有可能导致躁郁症。
  • 其他因素:压力、滥药或经历重大变故,都有可能导致躁郁症。
 

 

4. 甚么征状显示患上躁郁症?

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反复出现以下躁狂及抑郁的征状,而且已妨碍到正常的生活及人际关系,便要提高警觉,尽早向医生寻求协助。但我们强调,这些病征只供参考,一切以医生临床诊断为准。

躁狂状态

  • 情绪高涨:表现持久的兴奋、喜悦,或容易动怒,因小事便暴跳如雷,自控能力差。
  • 思维奔逸:说话滔滔不绝,因说话过多引致声音沙哑,念头源源不绝,思想快速转动,往往过份自信,表现高傲自大。
  • 意志增强:意见多多、好管闲事、表现主动热情。终日忙碌活跃,做事有头无尾。过份慷慨、滥买物品。女性则好装扮,有些患者态度轻浮,好接近异性或性欲增强。整日兴奋,但睡眠不多,精力显得异常充沛。

抑郁状态

  • 情绪低落:郁郁不欢,无精打彩,对事情感到悲观和绝望,对亲友失去昔日的眷恋,对日常生活及前途感到失望,回避与亲友交往。
  • 思维缓慢:反应迟缓,思想闭塞,自觉脑筋迟钝,记忆力偏差,不能集中精神,说话时低声细语,只是嘴唇郁动而不发一言。产生疑病观念,自觉患上不治之症。
  • 意志减退:活动减少,感到非常倦怠,终日躲在房间,甚至连进食饮水也不愿,需要其他人催促和照顾,更甚者,出现自杀念头及行为。
 

 

5. 如何检查和诊断患上躁郁症?

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与病人倾谈,了解他的思想、感觉及行为表现,为他进行情绪评估。病人亦需记录自己每天的情绪状态、睡眠情况等,以帮助进行准确的诊断。碍于病人的情绪可能会影响他的判断,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也可能会邀请病人的家属倾谈,希望能更全面了解病人的情绪表现。

根据2000年美国精神科学会《诊断及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SM-IV-TR)及一些国家大型研究中心的诊断标准,出现以下的情况可诊断为躁郁症:

(1) 躁症:

A. 至少连续一星期,出现异常及持续的高涨、兴奋、或暴躁的情绪。(若曾因躁狂而需住院治疗,则任何时间皆足以作诊断)

B. 在情绪异常期间,持续出现以下病征中的 3 个或以上,并达显著程度:(若只是暴躁而非高涨或兴奋,则需至少 4 个病征)

   1. 自尊心膨胀或自大。

   2. 睡眠需要减少 (例如只睡 3 小时便觉得足够)。

   3. 比平常多说话,或不能自制地说个不停。

   4. 思想或意念飞跃,或自觉思维在奔腾。

   5. 易于分心。(即很易被不重要或无关的外界刺激分散注意力)

   6. 目标主导的计划及活动增加 (如社交、工作、学业或性行为),或思想行为焦躁激动。

   7. 过度参与可给自己快感,但能引致痛苦或负面后果的活动 (如无节制的购物、不慎重的性行为、或鲁莽愚蠢的投资)。

C. 以上征状并不符合混合型发作的征状。

D. 这状态已足以构成对工作、社交、人际关系的严重损害,或必须住院以防止伤害自己或他人,或已出现幻觉、妄想等之思觉失调征状。

E. 这些征状并非因药物(例如滥药或药物治疗)直接引起的生理反应、或一般疾病(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而致。

(2) 轻躁症:

A. 至少连续四天出现持续的高涨、兴奋或暴躁的情绪,与平日非抑郁状态的心情明显不同。

B. 在情绪异常期间,持续出现3个或以上的躁症病征,并达显著程度。(若只是暴躁而非高涨或兴奋,则需至少 4 个病征)

C. 该状态与情绪稳定时比较,明显有异常的变化。

D. 其他人已可察觉到该情绪异常及行为表现。

E. 这状态的严重性未足以构成对社交、工作的严重损害,或未严重至必须住院治疗,或未至出现幻觉、妄想等之思觉失调征状。

F. 这些征状并非因药物(例如滥药或药物治疗)直接引起的生理反应、或一般疾病(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而致。

(3) 抑郁症:

A. 病人持续两星期以上,出现5个或以上抑郁征状,当中必须包括 (1)情绪忧郁或(2)几乎对所有活动失去兴趣:

   1. 差不多每天大部份时候都出现忧郁情绪,而这情绪可经主观敍述(例如感到难过或空虚),或由其他人察觉得到。(例如经常流泪)

   2. 差不多每天大部份时候都明显地对任何或几乎任何活动失去兴趣或乐趣。(可主观地敍述或由其他人察觉)

   3. 在没节食的情况下,体重仍明显下降或增加(例如在一个月内体重增减超过5%),又或几乎每天的食欲都下降或增加。

   4. 几乎每天都失眠或不睡。

   5. 几乎每天行动或说话都比平时激动或迟滞。(这情况可由其他人观察得到,而非纯主观的感觉)
   6. 几乎每天都感到疲累或失去动力。

   7. 自我价值低或出现过份而不恰当的自责(可能属妄想性),这情况几乎每天如是。(非纯因患病而自责或内疚)

   8. 思考力或专注力减退,或失去决断力,而这情况几乎如是。(可主观地敍述或由其他人察觉)

   9.反复想到死亡(非只害怕死亡)、或不断浮现没具体计划的自杀念头,甚至有计划地去自杀。

B. 以上征状并不符合混合型发作的征状。

C. 这些征状令病人明显地受困扰或日常功能严重受损,例如学业、工作、社交或家庭关系。

D. 这些征状并非因药物(例如滥药或药物治疗)直接引起的生理反应、或一般疾病(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而致。

E. 这些征状不能以丧亲所能解释,即亲人死去后,征状持续两个月以上,或具以下的特点:对身体机能造成显著的损害、病态地感到自我价值低、出现自杀念头、出现思觉失调的征状或思想行动迟缓。

 

回页首

 

6. 躁郁症有甚么治疗方法?

通过药物,再配合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病人稳定情绪,回复正常生活。由于躁郁症病人情况比较复杂,部分病人抑郁与高涨的情绪有可能同时或交替出现,在不同时间又可能有不同的病征,因此医生可能会同时处方多种药物,并不时调校份量,病人应耐心地遵照指示服药,并将情绪的转变及服药后的反应记录下来,于覆诊时告诉医生,将有助他调配最合适的药物份量。

1. 药物治疗

a. 情绪平稳剂

这类药物的作用是帮助病人稳定情绪,恢复生活的动力。它不是镇静剂,不会令人上瘾。锂剂(Lithium)是其中一种传统常用的药物,能有效控制躁症,并帮助预防躁症及抑郁复发,副作用则包括口渴、尿频、手震及长暗疮,服用者需定期验血以测定患者血液中锂盐的份量。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也是情绪平稳剂,有时医生会以它代替锂剂,再配合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副作用包括恶心、疲倦、肌肉疼痛、脱发、体重上升等。

其他新一代的情绪平稳剂还包括拉莫三嗪(Lamotrigine),它主要帮助患者长期预防抑郁复发。

b. 抗躁剂

作用是治疗躁症征状,令患者安宁。旧一代的抗躁剂主要是通过抑制中央多巴胺活动来控制躁症,例如氟哌丁苯(Haloperidol)或氯丙嗪(Chlorpromazine),具强力镇静效用,但会引起肌肉绷紧、手震、坐立不安、口干等副作用。

新一代抗躁剂能与脑部血清素和多巴胺系统互相影响,以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副作用亦相对较轻。奥氮平(Olanzapine)是其中一种新一代的抗躁剂,有效治疗急性躁狂发作,但副作用是令人疲倦及体重上升,并可能提高血脂及血糖水平。其他新一代抗躁剂还有齐拉西酮(Ziprasidone)、喹硫平(Quetiapine)、阿立哌唑 (aripiprazole)及利斯配酮(Risperidone)等。

c. 抗抑郁剂

  • 三环素抗抑郁剂:以往医生主要处方三环素抗抑郁剂,例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米帕明(Imipramine)及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等,帮助病人调节脑部血清素和肾上腺素功能,达到抗抑郁效果,副作用包括昏睡、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小便困难、疲劳、记忆力下降等。
  • 血清素调节剂(SSRI):属新一代的药物,如帕罗西汀(Paroxetine),可提升脑部血清素含量,具抑郁功效,副作用较三环素抗抑郁剂少。
  • 血清素及脑去甲肾上腺素调节剂(SNRI):同样是新一代抗抑郁剂,通过调节脑部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达至治疗效果,文拉法辛(Venlafaxine)及度洛西汀(Duloxetine)都属此类。
  • 脑肾上腺素及多巴胺调节剂:新一代的药物,如苯丙胺(Bupropion),作用是提高脑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含量,而不会直接影响脑部清素功能,对血清素调节剂没反应的病人也适合。

d. 抗焦虑剂

包括沿用的苯二氮类镇静剂(benzodiazepine tranquillizers),作用是治疗病人急性的激动、不安或同时出现的经常焦虑症。

苯二氮类镇静剂通常只作短期服用,因它起效虽然很快,但副作用大,包括会令患者上瘾、记忆力衰退、集中能力减弱等,停药或减药会引致戒断综合症,即停药一至七天内出现失眠、焦虑、抑郁、头痛等情况,故不适宜长期服用。

2. 心理治疗

目前较常采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临床心理学家会先与病人建立互信的关系,通过改变病人的思想谬误和不能自控的问题行为,帮助纾缓患者的困扰。

3. 脑电荡治疗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

如果药物对病人效用不大的话,可能考虑使用脑电荡治疗。病人在接受全身麻醉后,医生会以微量电流通过其脑部,刺激中枢神经,借此改善症状,对无法以药物改善的严重抑郁症状尤其有效。

 

回页首

 

7. 躁郁症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顾自己?

躁郁症的治疗过程漫长,但非不治之症,病人及家人应积极参与治疗,并对康复抱有信心。以下一些建议或可帮你防止病情恶化,对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 认识躁郁症:

通过医生、讲座或其他渠道,多了解躁狂抑郁症及治疗方法,会有助增加你对治疗的信心;让家人多认识这个疾病,令他们明白你的一些表现是与此病有关,甚至一起参与治疗过程,对你会是很好的支持。

  • 注意复发警号:

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并让家人或朋友知道自己的情绪状况。如发现出现抑郁或躁症复发前的征状,怀疑病情要复发,应及早联络自己的医生,在复发前用药物预防,可避免病情恶化。 

  • 避免滥药及喝酒:

即使病情好转,也要戒酒和切勿滥药,以免征状再次出现。

  • 依足医生建议服药:

虽然药物有副作用,但切忌在症状改善时自行停药,这样有可能令病情迅速反弹,出现抑郁、躁狂征兆,甚至是自杀念头。如果真的想减药,应与医生商量,由他评估你的情况后,再行决定。

  • 小心服用其他药物:

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以免影响治疗躁郁症的效果。

  • 参与病人支援小组:

在病人支援小组中,你可以与其他病患者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会有助增加治疗的信心。

  • 培养健康的生活:

定期做适量运动,可以令脑部分泌脑内啡,令人感觉舒服,帮助睡眠;不妨参与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动,有助纾缓紧张压力;保持均衡健康的饮食,以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回页首

 

8. 如何协助躁郁症病人?

在治疗过程中,家人及朋友的了解、体谅和支持是很重要的。由于病人的情绪受疾病影响,可能会造出影响甚至伤害与家人及朋友感情的举动。如果他们对此病有更多认识和了解,便会明白病人只是受疾病影响,并非他自己的意志如此,他们应该体谅他。当然,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情绪,有时未必可以理性处理,但如果多了解这疾病,一起参与治疗过程,并学习如何应付病人的情绪问题,对病人的康复会有很大的帮助。

由于病人有时无法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家人应从旁多留意他的情绪起伏,在需要时及早提醒或陪他一起去见医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