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為什麼會感到壓力?

課程內容語音

壓力引起的生理現象

 



你的精神會告訴你:

 


壓力引起的行為表現





遺傳因素

如果家族有某種焦慮病史或者相關的情緒問題,那麼一個人容易緊張的風險可能就會提高。

後天因素

我們的成長過程會影響未來的生活。如果在童年或早期經歷過困難和創傷,可能會導致面對壓力的能力較弱,抗壓性降低,進而影響我們的思維、行為以及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方式。

觸發因素

某些社會因素,如居住環境、生活習慣和文化,可能成為「觸發因素」,讓我們感受到壓力。如果長時間受到這些影響,我們會越來越緊張,最終可能變成很大的壓力。如果不妥善處理這些壓力和負面情緒,否認自己的感受,或堅持錯誤信念,可能會導致焦慮和官能障礙(身心不適)。要改善這些情況,我們需要勇於面對造成壓力的因素,並適當擺脫生活中的壓力來源。

「觸發因素」舉例

  1. 突然發生的行為或不經意的動作

  2. 常常讓人感到壓力的行為

  3. 吃得不健康或營養不夠

  4. 咖啡因和辣的食物等物質引發焦慮感

 

人格障礙因素

個人性格是壓力的一個來源。如果能保持開放、樂觀和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困難,並適時緩解壓力,就能提高抗壓能力。如果性格內向且經常逃避問題,拒絕社交活動,或有某些強迫性行為,影響到日常生活,則可以考慮尋求專業人士的評估和建議。

動畫生活個案(一):《李明陽夫婦的故事》

動畫生活個案(二): 《陳伯伯的焦慮症》


動畫生活個案(三): 《 她的壓力與「心臟病發」》


動畫生活個案(四): 《李柏文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