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為療法」有什麼效果?

在正常情況下,人們會避免那些會讓自己感到壓力或焦慮的情況,或者做其他事情來分散注意力,這樣就不會去想那些讓人緊張的事情。雖然這樣可以暫時減輕壓力,但效果不會持久。

有些人受到焦慮的困擾,可能會有兩種反應:「憂慮安全行為」和「被動性的逃避」。 

「憂慮安全行為」:
這指的是有些人會做一些他們認為有必要的事情,來避免感到害怕。例如,有人害怕遲到,於是他會不斷查日曆,確保不會錯過約會。 


例子一:
因為怕遲到, 經常看時間。

 

例子二:
因為怕門没鎖好會有小偷, 每次出門都會重複查看門鎖幾次。

例子三:
因怕忘了帶護照不能乘坐飛機, 重複檢查證件數次。

     

「被動性的逃避」:
這指的是有些人因為害怕某樣東西而選擇逃避它。例如,有人怕狗,所以總是躲開牠們。

例子一:
害怕狗隻,於是跳上椅子躲避牠們。

 

例子二:
害怕坐電梯, 不理層數多少, 也會選擇走樓梯。

例子三:
害怕高度, 在高處不敢向下望。

     





不過,這兩種方法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它們只是暫時讓我們不再擔心。「行為療法」 可以幫助我們消除或改變恐懼感和焦慮行為之間的聯繫,讓我們能夠直接面對那些讓我們感到害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