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

由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教授患上認知障礙症,令大家對這種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更加關注。認知障礙症中最主要的類別為阿氏痴呆症,超過7成患者都屬於此類。年紀大不一定會患上認知障礙症,不過隨著年齡增長,患病的機會率確實會上升。據估計,在香港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00人便約有5至8人患有認知障礙症,而80歲以上更有近2成至3成的人患上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症。

目前雖然沒有根治認知障礙症的方法,但如果及早發現,可以用藥物幫助維持腦部功能,減慢衰退的速度。由於認知障礙症患者會逐漸失去記憶,連自己的名字也忘記,在自我照顧方面也會出現很多問題,因此很需要家人的支持及照顧,共同面對問題。

(感謝瑪麗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劉家獻醫生審閱本頁內容) 

 

 

1. 認知障礙症是甚麼?

2. 甚麼是認知障礙症的高危因素?

3. 怎樣預防認知障礙症﹖

4. 認知障礙症的成因是甚麼?

5. 甚麼徵狀顯示患上認知障礙症?

6. 如何檢查和診斷認知障礙症?

7. 認知障礙症有甚麼治療方法?

8. 患認知障礙症後會有甚麼併發症?

9. 應如何妥善照顧認知障礙症病人?

 
 

 

1. 認知障礙症是甚麼?

認知障礙症是一種腦部疾病,一般人的腦細胞在成年以後也會衰亡,但認知障礙症患者腦細胞死亡的速度很快,並且會出現腦部萎縮,引致腦部功能嚴重衰退。患者不但越來越健忘,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等也會出現問題,連性格及行為亦會改變。

認知障礙症主要可分三大類型:

  • 阿氏痴呆症:最普遍的類型,成因未明,其衰退是漸進式的。
  • 血管性痴呆症:由於腦中風或血管疾病,對腦部造成損壞而致,患者衰退的情況可以來得很急速,約佔2成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屬這類。
  • 其他痴呆症:可能因情緒抑鬱、營養不良、甲狀腺分泌失調、藥物中毒等引起,此類患者可以透過服藥來減輕病情。有時候,痴呆症亦可能是由另一些疾病引起,例如柏金遜症、愛滋病等。
 

 

2. 甚麼是認知障礙症的高危因素?

  • 年紀:認知障礙症的患者一般是65歲以上的人士,年紀越大,患病的機會率越高。
  • 遺傳:如果直系親屬患有認知障礙症,患病機會大增。
  • 性別:女性患病的機會較男性大,部分原因可能與女性較長壽有關。
  • 生活習慣: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的人如果沒有妥善管理病情,也會較易患上認知障礙症。
  • 認知能力受損:由於疾病或其他因素而引致認知能力受損的人,日後出現認知障礙症的機會也會增加。 
  • 教育水平:外國研究發現,教育水平偏低的人,患認知障礙症的危機較高,這可能與教育水平高的人多用腦有關。
 

 

3. 怎樣預防認知障礙症﹖

阿氏痴呆症沒有有效的預防方法,但以下方法有助減低風險,也可以幫助年長人士減慢腦部退化的速度:

  • 多動腦筋:多閱讀、下棋或玩一些需要動腦筋的遊戲,可以令腦部保持活躍,而學習新的事物也有助刺激腦部。搓麻雀雖然看似可以用腦,但如果自小已熟習及經常玩的話,進行時反射動作往往多於思考,對預防認知障礙症的作用相對減少。
  • 保持健康飲食:均衡飲食可以促進血管健康,減低患高血壓、高膽固醇等疾病的機會,因而可以減低患血管性或阿氏痴呆症的風險。外國多項研究顯示,長者奉行多魚、多菜、少肉及多用橄欖油的地中海式飲食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 攝取充足的維他命B12、 C及E:缺少維他命B12有機會導致認知障礙症,如果平日少吃魚、肉類、蛋或牛奶的話,應額外補充維他命B12。維他命C及E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神經細胞,有益血管,預防認知障礙症。
  •  維持適量運動:除了保持腦袋靈活外,保持適當的運動量,同樣有助減低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 避免吸煙及酗酒:戒除這些不良生活習慣,防止對血管及其他身體器官造成損害。
 

 

4. 認知障礙症的成因是甚麼?

認知障礙症的真正成因仍不是很清楚,不過研究人員發現,病人的腦部會出現異常的β澱粉樣蛋白質,在腦部沉積成塊狀物,稱為神經斑(plaque),阻礙了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甚至令腦細胞死亡。研究人員同時也發現病人腦細胞內一種稱為 “tau” 的蛋白質,不知何故出現纏結(tangles)的現象,這現象與腦細胞死亡可能有密切的關係。但究竟甚麼原因導致這些情況出現,目前仍不大清楚。

另外,當腦血管因中風等而受損,血液無法正常供應養份給腦細胞時,便有機會引致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有些人曾出現小中風,即中風很輕微或短暫,病人可能沒法察覺,但已令血管及腦細胞受損,增加了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還有一些成因是可以追查或醫治的,例如由於長期吃素而導致維他命B12不足,也會導致認知障礙症。

 

回頁首

 

5. 甚麼徵狀顯示患上認知障礙症?

我們一般都認為年紀大,記憶力無可避免會轉差,所以不少人在徵狀初現時,並未意識到那是疾病。如果你發現家人或朋友出現以下其中兩個徵狀,便要提高警覺,勸他們盡早到醫生處檢查,在需要時再轉介到專科醫生處進一步檢驗。這些徵狀包括:

  • 失去短期記憶,經常忘記對話內容或約會,影響工作能力
  • 對熟悉的工作程序感到困難
  • 語言表達及理解出現困難
  • 判斷力減退
  • 對時間及方向感覺混亂,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不清楚自己在何地
  • 思考及計算有困難
  • 情緒及行為變幻莫測
  • 做事失去主動
  • 隨處亂放東西
  • 性格改變
 

 

6. 如何檢查和診斷認知障礙症?

為了判別病人所患的不是其他疾病,醫生會替病人進行以下的檢查﹕

  • 血液檢驗:幫助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例如甲狀腺失調或缺乏維他命 B12等。
  • 行為評估及智能測試:醫生會為病人進行一連串記憶及思維性的評估,有助判斷早期的認知障礙症。
  • 腦部磁力共振造影檢查(MRI):利用精密的電腦科技,提供清晰的腦部影像,檢測腦部的萎縮情況、是否有血液凝塊或腫瘤等。
  • 正電子掃瞄(PET):把低輻射量的物質注射入病人體內,物質會流到腦部,然後進行掃瞄,可以監測腦部的澱粉樣蛋白分子水平有沒有異常增高,幫助及早發現病變徵兆,並可追蹤當中的變化。它亦有助評估病情的嚴重性和病人對所用藥物的身體反應。
 

 

7. 認知障礙症有甚麼治療方法?

目前未有根治認知障礙症的方法,但有兩類藥物獲證實能幫助延緩病人腦細胞的死亡,減慢病人認知能力上的衰退:

  • 乙醯膽鹼酶抑制劑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這組藥物包括 “donepezil”、 “rivastigmine”及 “galantamine”,通過抑制乙醯膽鹼酶來提高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保持腦部運作,對控制早期及中期認知障礙症有一定功效。不過這類藥物不是對所有人均有效,部分人亦可能出現腹瀉、噁心及嘔吐等副作用。
  • 美金剛胺 (Memantine)
    這類藥物可以保護腦細胞免受谷氨酸 (glutamate)的損害,有助減慢中期及後期病人的病情進一步惡化。谷氨酸原本是神經傳遞物質之一,但認知障礙症病人卻出現濃度過高的情況,反而損害腦細胞。有時候醫生會同時處方乙醯膽鹼酶抑制劑給病人,增加效果。副作用包括頭昏、令人焦慮等。

另外,醫生也會處方一些藥物,幫助改善病人的徵狀,例如失眠、緊張、抑鬱、幻覺及妄想等。

藥物以外,其他非藥物治療亦很重要,例如現實定向、認知訓練、多感官刺激及其他心理行為治療等,能改善病人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加強他們剩餘的功能和技能,協助保持日常生活上的獨立性。

 

回頁首

 

8. 患認知障礙症後會有甚麼併發症?

隨著病人的認知功能日漸退化,記憶、思考及表達能力等不斷減退,到後來甚至無法自我照顧,最後更可能要長期臥床。每個病人的病發進程及徵狀都不同,一般來說,認知障礙症的發展可分三個階段,在病人出現早期徵狀後大約三年,病人會進入中期階段,這階段大約維持3年。

中期徵狀包括:

  • 反應比較遲緩
  • 分析力減退
  • 記憶力進一步衰退,逐漸無法自我照顧,需要其他人照顧
  • 難以學習新的知識及技能
  • 言語表達有困難
  • 情緒不穩,容易動怒,甚至可能出現精神病徵狀,如幻覺或妄想等
  • 日夜顛倒,四處遊蕩

當病人的病情發展至後期,會出現以下的後期徵狀:

  • 說話無法令人理解
  • 無法認出家人
  • 喪失自我照顧能力,如洗澡、吃飯
  • 大小便失禁
  • 日漸消瘦、吞嚥困難、走路不穩或甚至長期臥床
 

 

9. 應如何妥善照顧認知障礙症病人?

認知障礙症病人很需要家人的支持及照顧,醫院的醫護人員會教導家人如何照顧病人,本港亦有一些病人組織及慈善團體,為家屬提供護理教育的課程。以下是一些護理上的小貼士:

(一) 日常照顧

  • 協助病人定出作息時間表,令他不會因記憶衰退而出現混淆,如定時進食及活動,盡量減少傍晚時有激烈的活動
  • 盡量選擇病人喜愛的東西如衣服及食物等
  • 協助病人保持個人衛生和外表整潔,盡量鼓勵他自己做一些較簡單的梳洗及穿衣動作,在有需要時才給他協助
  • 為病人選擇他能自行穿著的衣物,如易穿及少鈕扣的;櫃門或抽屉要有提示標誌,方便病人拿取

(二) 環境

  • 使用一些大而明顯的標記,幫助病人辨認地方和時間,例如較大的時鐘、日曆等
  • 於家中,特別是患者的床前,放一座小燈,為病人照明,以免他半夜驚醒時覺得不安或絆倒
  • 盡量不要改變家居擺設,尤其是浴室、廁所及廚房等地方
  • 盡量不要搬屋,因為全新的環境會令病人感到混亂及驚恐

(三)  溝通技巧

  • 與病人說話時,語調要平穩及緩慢,句子短而直接,每句只說一個要點,避免複雜 
  • 每次提出的問題要簡單,病人只需答「是」或「不是」便可,並給他足夠時間思考答案 
  • 病人記不起問題時,可以重複,以作提示
  • 當病人不能即時作適當回答時,必須保持耐性,鼓勵他表達意見和感受。如果他仍無法回答,不要勉強,留待下次再試
  • 善用身體語言,例如說話及聆聽時要與病人有眼神接觸,聆聽時不時給予患者回應,例如點頭

(四) 其他

  • 當病人拒絕參與活動時,不要堅持或勉強他參與
  • 當病人面對轉變時,如要他做不熟悉的事情或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應給予足夠時間讓他適應,或陪伴他直至他對環境或工作熟悉

照顧認知障礙症病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家屬往往造成很大的負擔。面對至親連自己都認不出來、無法再記起共同走過的歲月時,更會令家屬感到難過。在學習照顧病者的同時,家屬不妨參加一些支援小組,與其他家屬分享照顧患者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互相勉勵,共同面對認知障礙症。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