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繼癌症後,心臟病已成為本港第二號殺手疾病。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s)是心臟病中的主要類別,據衛生署2007年的資料顯示,冠心病的死亡人數佔心臟病總死亡人數69.4%。

近年冠心病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二十多歲已患有此病並不稀奇,大部分人更往往沒察覺任何異樣,而忽略了患病的可能性。

(感謝伊利沙伯醫院內科部顧問醫生何教忠醫生審閱本頁內容)

 

1. 冠心病是甚麼?

2. 如何導致冠心病?

3. 怎樣預防冠心病?

4. 冠心病的成因是甚麼?

5. 甚麼徵狀顯示患上冠心病?

6. 如何檢查和診斷冠心病?

7. 冠心病有甚麼治療方法?

8. 患冠心病後會有甚麼併發症?

9. 冠心病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顧自己?

 

1. 冠心病是甚麼?

「冠心病」的全名為「冠狀動脈心臟病」。

冠狀動脈是一組血管,供應氧氣及營養給心臟肌肉,以維持心臟的運作,因血管的分佈形狀似皇冠而得名。

若因某種原因令冠狀動脈血管腔內收窄或閉塞,供應給心臟的血流會減少,以致心臟肌肉缺氧,就是冠心病。當冠狀動脈閉塞情況愈來愈嚴重,會引發心絞痛以至致命的心肌梗塞 (俗稱心臟病發) 。


回頁首

 

2. 如何導致冠心病?

危險因素可分三類

(一) 無可避免的危險因素

  • 老化過程﹕隨著年齡增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續漸下降;
  • 性別﹕有研究指出,50歲以下男士死於冠心病者,比同年齡的婦女高3-5倍,但50歲或絕經期之後,性別間的差別便會縮小;
  • 遺傳﹕如父母、兄弟或姊妹曾患心臟病或中風,患上冠心病的機會比較高;
  • 種族差異﹕歐美國家比香港人高;
  • 社會背景﹕都市人口密集,生活繁忙,精神緊張,增加心臟負荷等;

(二)可治療的危險因素

  • 高血脂﹕容易引致膽固醇積聚,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甚至栓塞;
  • 高血壓﹕令血管壁硬化及增厚,血管腔內因而收窄,減慢血流;
  • 糖尿病﹕血糖的水平增高時,容易令血管受損和變硬;

(三)可避免的危險因素

  • 吸煙﹕煙中的尼古丁刺激產生激素,以致心跳加速,血管收縮。而吸入一氧化碳會令到心肌的含氧量降低,一氧化碳和尼古丁也能增加血小板黏度,較易形成凝塊,損傷血管內壁,使它們容易發生動脈硬化;每天吸煙20支的女性心臟病發機會較非吸煙者高6倍;
  • 肥胖﹕相對於正常體重人士,肥胖者患上冠心病的風險增加2至3倍;
  • 缺乏運動﹕運動能增加血管的彈性,減低血管硬化的機會,因此缺乏運動會減低心血管的功能;
  • 精神緊張﹕緊張會令心跳加快、肌肉緊張、血壓上升,誘髮冠心病;
  • 飲食習慣﹕過量食用太肥、太鹹、太甜的食物,或飲用酒精,都會令血膽固醇升高、血管硬化,引致高血壓和冠心病。

回頁首

 

3. 怎樣預防冠心病?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維持血管平滑及其彈性,令血流暢順,是保持健康體魄的良方。

  • 良好生活習慣:
    - 不吸煙 / 立即戒煙
    每天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保持心境輕鬆,避免過度緊張,培養健康身心的活動,減低精神壓力
  • 加強控制
    - 體重: 許多醫學研究證實,肥胖會增加患病的風險。體重指標(BMI) 是國際公認衡量個人肥胖程度的客觀指標,一般亞洲成年人的正常範圍是18.5-22.9,大家應有計劃地透過飲食及運動保持理想的體重以防肥胖
    膽固醇水平: 透過飲食調節及運動控制血膽固醇水平,過高者應向醫生求診,可能需要藥物協助
    - 血壓及血糖水平:   徹底地調節血壓及血糖達致合理水平,如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者,更應該依從醫師指示服藥
  • 均衡飲食
    - 少鹽: 攝取過多鹽份,可導致血壓升高,應減少選擇鹽份高的食物,包括加工及醃製食品,醬料等
    - 少糖: 避免進食高糖份的食物及飲品,減少「空能量」食物的攝取;空能量食物指一些只能提供熱量但不能提供其他營養素的食物,精製糖便是空能量食物
    - 低脂: 減少進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 多吃蔬果及高纖維素的食物,不但防止便秘及減少脂肪吸收,亦有助控制血膽固醇和血糖水平
  • 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健康問題: 
    - 血壓
    - 血脂及膽固醇
    - 血糖

冠心病的危險性在於患者可在毫無先兆下,短時間內失去了寶貴生命,所以,大家應及早預防。倘若持續感到胸口痛時,應儘早求診,以便及早找出原因和適當的醫治方法。


回頁首

 

4. 冠心病的成因是甚麼?

當血液中的脂肪性物質(由蛋白和脂肪結合體「脂蛋白」、膽固醇、及其他細胞廢物組成)凝聚在冠狀動脈血管內壁,稱為動脈粥樣硬化,這情況使血管收窄,甚至閉塞,血液運行不暢順,令心肌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及營養,導致心臟肌肉缺氧以至壞死,可令心跳停頓而死。


回頁首

 

5. 甚麼徵狀顯示患上冠心病?

動脈粥樣硬化需要一段長長的時間形成,及至血管收窄亦可能不會呈現徵狀。但冠心病的徵狀可包括: 

  • 心絞痛: 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往往會在劇烈運動後或情緒激動下產生心絞痛,病人胸前感到壓迫性的痛楚,有如被大石壓著,疼痛可擴散至手臂、肩膀、頸部和下顎,休息數分鐘後可能會好轉。
  • 呼吸困難: 因心肌得不到足夠血液,病人在活動時會感呼吸困難及疲累。
  • 心肌梗塞 (心臟病發): 病人在心臟病發時,心絞痛的程度會加劇,時間也會延長。休息或服用心臟藥物後心絞痛仍然持續。其他可能出現的病徵包括心悸、暈眩、出汗、噁心和四肢無力。此情況必需緊急救治。

任何人若有高血壓、高血脂及膽固醇、糖尿病等高危因素,應儘早治療及控制,冠心病患者更應留意徵狀,避免發生致命的心肌梗塞。


回頁首

 

6. 如何檢查和診斷冠心病?

高危人士及出現懷疑徵狀的人士,應向家庭醫生求診,定期或盡快接受檢查。醫生會進行臨床評估,摘取病史及進行臨床檢查包括量血壓、血液檢驗、尿糖及尿蛋白等,其他相關檢查可包括以下各項: 

  • 心電圖: 是描繪心臟電流活動的紀錄,從中可察看有否某類型心臟病的特殊改變
  • 運動心電圖 (運動檢驗): 倘徵狀常於運動情況下出現,醫生會安排病人在跑步或踏單車運動過程中持續測量心電圖,以知心臟有否缺血現象
  • 心臟超聲波: 從影像中偵察各部份心肌活動情況,得知心臟功能等
  • 非介入性心臟顯影,例如磁力共振掃瞄或電腦掃瞄
  • 心導管及冠狀動脈造影: 觀察冠狀動脈的收窄程度,在局部麻醉下醫生會在病人的腹溝股(或手) 刺針,將導管伸到心臟,注入顯影劑,在x光協助下,又觀察冠狀動脈腔內的輪廓,以知其收窄程度。併發症可包括顯影劑過敏、出血、心臟病發、死亡等。

回頁首

 

7. 冠心病有甚麼治療方法?

一般分為藥物治療、介入導管治療及心臟手術治療。但無論採用那種治療,病人本身必須以良好生活習慣配合, 如戒煙、健康飲食、經常運動及保持理想體重。

藥物治療: 利用藥物將心臟負荷減低,增加心肌血液的供應。按病情需要,醫生可能用以下的藥物類別,如﹕

  • 亞士匹靈: 用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減慢或預防冠狀動脈阻塞
  • b受體阻滯劑: 減慢心跳及降血壓之用,藉以減低心臟負荷
  • 血管擴張劑: 擴張血管並減低心臟負荷,藥物有不同形式,如含於舌下的藥片、噴劑、藥貼等
  • 血管緊張素轉換酵素抑制劑(ACEI): 降血壓藥的一種,可減慢冠心病的併發症
  • 利尿劑: 藉利尿減少血循環量,以減低心臟負荷
  • 鈣離子拮抗劑: 降血壓藥的一種,可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
  • 需要時,醫生亦會為血膽固醇高的病人處方降膽固醇藥

介入導管治療:

  •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俗稱通波仔): 將收窄的血管擴張,增加心臟功能,令心絞痛減少。當心導管及冠狀動脈造影時,確定有嚴重收窄、阻塞的部位,醫生會施行介入治療術,以特製球囊擴張血管並放入合適的支架,保持血管暢通。介入治療術亦可用於急性冠心病發作時,以拯救生命。併發症可包括出血、心臟病發、中風、死亡等。

心臟手術治療: 

  • 血管繞道手術 (俗稱搭橋手術): 是一項開胸的外科大手術。醫生利用從病人身體其他部份摘取的血管接駁做成橋樑,讓血流繞過阻塞部位,將血流由主動脈經橋樑帶到受損的心肌。手術可引致嚴重的併發症,應與醫生詳細商討。

回頁首

 

8. 患冠心病後會有甚麼併發症?

  • 心絞痛:   當冠狀動脈的收窄程度增加,影響心臟肌肉的血供給時出現,常發生於劇烈運動時及後
  • 心肌梗塞:   發生於血流完全被阻塞時,缺血缺氧的心肌會壞死,不能恢復,必需緊急救治
  • 心力衰竭:   當部份心肌長期缺血,或部份心肌因心肌梗塞後壞死,心臟將不能如常人般有力地汞血液經血管到身體各部,影響身體各部份的功能。
  • 心律不齊:   心肌缺血可能妨礙心臟的電流傳導,因而影響心跳。

回頁首

 

9. 冠心病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顧自己?

  • 冠心病的病友必須實行上述“冠心病的預防”中的各項,以配合治療,促進及保持健康
  • 遵從醫護指示服藥、按時覆診及自我監察有關的健康指標如心跳、血壓、體重、腰圍等
  • 血管繞道手術出院後須遵從醫護指示關於傷口之護理、穿彈性襪的注意點、漸進式恢復日常活動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