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受到傷害,如被誤會、陷害、欺負、侮辱、欺騙、苦待、指責、唾棄、遺棄、不被饒恕等事情時,偶然內心深處會強烈地發出一種正面或負面的決定或命令,即「內在誓言」,如「我長大以後,一定要…!」「我這一世絕不會原諒你!」「你以後的事,一概與我無關!」「我不會再跟他講話!」。「內在誓言」會導致人做出某種行為,或處人處事的態度,更深的是,會影響整個人日後的人格建立、做人宗旨或生存意義。

很多時,人會忘記自己曾定過的「內在誓言」,因而日後產生一些連自己也不自覺的行為表現。這些「內在誓言」就像為自己舖了路軌,規限了自己將來要走什麼路線,使得自己不能隨著日後所得的新發現、新知識和新經驗,來修訂要作的選擇,限制了日後生命的可能性。

有些「內在誓言」充滿惡意、咒詛和苦毒,如:「我不會讓他有好日子過!」「我決定不再被人欺負!」將心中的怨恨不滿,化為內心或口中的咒詛,誓不解怨,絕不饒恕,甚至花盡心思密謀深算,來設計陷阱害人。

有些「內在誓言」含有善意,如:「我不要讓別人得到與我同樣的痛苦!」「我要讓人人得到公平的待遇!」這可能會引導人將來當一些助人的職業,如社工、警察、律師、醫生、政治家等等,來救急扶危、拯救生命,助人脫離困境,儆惡懲奸,誓要建立公平的制度等等。 

但是,就算是含有善意的「內在誓言」,也需留意,因為它本身是來自傷害事件所帶來的受傷後果,它隨時有機會成為人的限制,阻礙人作彈性選擇和發展。例如,某家長被另一位家長說他沒有給子女參與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罵他是沒有盡做家長的責任,而這家長在被論斷過程中受傷害,立了個誓要做一個盡責任的父母的內在誓言。於是這家長便替子女報名參加一堆活動,唯恐報讀不夠時,自己便失責了。縱然孩子已被各種興趣班累透了,或興趣班的費用已超出自己所能承擔時,也在所不計,而不加於理會。 又例如,一位少時因貧窮曾受人嘲笑欺壓的人,立了長大後誓要幫助自己及別人脫貧的內在誓言,但由於他被欺侮的傷口還未得到處理,當他遇到那些阻礙他幫助貧弱的人或事時,便會產生很大的憤怒或怨恨。 

我們很多時會不自覺,想透過實踐「內在誓言」來補償過往的傷害,醫治未能撫平的傷口,或來完成一些未了之心事(unfinished business),或保護自己免再受到類似事件的衝擊。但由於「內在誓言」會影響人一生的決定,故值得我們思考:

  • 從小至今,我有否一些重要需求未被滿足的呢?
  • 從小至今,我有否一些帶有強烈情緒的事情還未處理呢?
  • 我有否對某類人或事,會特別容易有情緒過敏的呢?
  • 我有沒有一些信念,是來自帶有強烈情緒的經驗呢?(這有可能是你的「內在誓言」)
  • 我有否一些「內在誓言」需要破除或棄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