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恩今年六歲,經常易哭暴躁,一旦發作,恩媽媽便感到心煩及無助,所以帶小恩走訪心理輔導員。恩媽媽說︰「孩子自從兩歲患過肺炎痊癒後,脾氣便變得易哭、易怒,但學校內老師卻很欣賞小恩,讚她是一位合群、善解人意的乖學生,很多時老師還因為她特別乖巧而選她作班長,但恩媽媽就是不明白為甚麼小恩在家與在學校竟有如此不同的性格。

心理輔導員在聽取恩媽媽陳述後,明白小恩在兩歲時患上肺炎時,經常哭鬧,哭起來的時間很長而且臉部會發紫。有時她也會哭到幾乎窒息,令父母十分擔心、懼怕。因此爸媽都會盡量遷就她,只要她不哭便甚麼都答應滿足她;日子有功,小恩便養成愛哭的習慣。隨着成長的進展,小恩學會用哭聲去達到自己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果用哭達不到目的,她便發脾氣,最終恩媽媽都會屈服答應她的要求,這便強化小恩易哭、易怒、易暴躁的個性。

為甚麼小恩在學校特別聽話及乖巧呢?其實小恩最初上幼兒園時也曾無意識地企圖用易哭、易怒的方法去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過老師所定的規矩是給大家遵守的,不會因小恩哭閙或發怒而改變;再加上每當小恩哭或發怒時老師會即時作出適當合宜的回應,令小恩學到不用哭或發脾氣便可以令自己要求得到滿足。在學校內易哭及發怒的行為便漸漸減弱退化,取而代之學會用合作、合群、合理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因此教養孩童要醒覺孩子的哭聲及易怒,其實代表需要合宜的關心及注意。

另一方面,心理輔導員也觀察到每當小恩對恩媽媽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時,恩媽媽 應對的方式是冷漠、不關心、不理會,直至小恩用哭聲或發怒的行為,母親才會給予注意及處理,這也助長及強化小恩易哭、易怒及易暴躁的個性。

因此心理輔導員提醒恩媽媽,每當發現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時,其實代表她需要關心及注意,恩媽媽可以立刻抱起她,對她說很疼她,但卻可以不提或理睬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只陪伴她去玩一些她喜歡的遊戲或玩具;帶她離開去一起做或吃一些她喜愛的東西或食物。這樣,孩子便能漸漸地感受到媽媽的關心及愛,便會減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最後心理輔導員向恩媽媽介紹用下列方式去改善小恩愛哭的行為。當孩子哭的時候對孩子說︰「以後妳每次哭一分鐘,媽媽便會陪伴妳一起玩耍一小時;每次哭三分鐘,只會陪伴你玩耍十五分鐘;每次哭十五分鐘我會立刻遠離妳一小時。」媽媽要說得出、做得到,否則不易達到效果。當孩子哭的時段及次數有所減少時,媽媽都要欣賞、讚賞她.

小恩在恩媽媽用雙管齊下新教導方法後,不合理及愛哭的行為漸漸改變退化而換上合理及合作的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