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芙莲占士.韦特认为「不良的情绪使我们愁眉苦脸,但是,它们也常常带来礼物。负面情绪所带来的礼物有时是来自我们自我检视的结果。…我们的反省带出生命更新的种子──个人、甚至是社会的改变都是从这里开始。」 [1]因此,认识和有效地治疗、转化负面情绪,能有助提升工作的正面感受和改变职场文化,正如 保罗在罗马书12章1-2节勉励现世信徒,无论环境怎样不滞,我们都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和「察验何为纯全可喜悦的事」。

根据伊芙莲占士.韦特的分类,负面情绪可分为愤怒、羞耻、罪疚和抑郁,诚如在他们的著作和工作坊中,不少上述四种负面情绪例子均能从生活片段和工作处境中随手可拾。以下分析工作的负面感受,仍缘用上述四项情绪的分类。

3.2.1 愤怒情绪

韦特夫妇指出愤怒经验通常在三种场景中出现:亲密的关系、公众彼此的交往、及在公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 [2]。正如前文所述,工作占去我们人生大部份时间,而我们与同事相处的时间往往要比亲人还多,因此不少愤怒情绪的确与同事的关系有关,例如辛劳的工作成果被同僚邀功、克己尽责的表现在上司眼里被视为一文不值,在办公室政治中被多年合作伙伴出卖,弄致身心俱疲、当超时工作而同事却袖手旁观并忽袖而去 ……不理想的人际关系并伴随著对同事的善良期望,往往是愤怒情绪的一大来源。

至于公众愤怒,在工作场所中,往往与人没有直接关系,例如在每天繁忙的行事历中,一个不能按时完成的会议往往引致骨牌效应,引致整天表现在忙乱不滞中;又例如电脑程式错误导致遗失了业务数据,以致报表未能如期列印;和隔邻办公室装修而制造的噪音使人难以集中精神工作等,一鼓莫明的愤怒每天伴随著我们上班下班。

最后一种与公义有关的愤怒情绪,亦深植在普遍职场文化。在关系文化被视为当然的处事方法的华人社会,有时的确使人怒不可宣:例如一项工程一定要批给某人,只因某人是老板的「皇亲国戚」;某人表现平庸却因裙带关系而升职;明知上司以权谋私但却敢怒不敢言;工作表现与报偿不成正比,而更重要的报偿因素却是权势及关系。还有,职场中更多的事情都与「因财失义」有关,我们既对结果无能为力,只能把愤怒的感受长留心底,或是向无关痛痒的人「宣示」,例如迁怒于繁忙都市中的路人,或是家人。


[1] 参同上 P.6-7。

 

[2] 参同上 P.63。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