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的《亚洲周刋》报导,中国现在约有六千万的所谓「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到较富裕的省份或地区谋生,把他们留在家乡守着无人打理的家园,这些儿童从年幼就得不到正常的关怀及照顾,因而引伸出复杂的社会问题。

自从中国政策开放,邓小平讲论「先让一部份人富起来」的主张,确实让沿海一带及有大都会的省份先富起来,这些省份及地区一直进行着种种建设,因此需要大量劳动力。西北部省份及较贫乏地区的农民工便大量涌向这些地区谋生参加建设,这本是一件好事,只是中国在发展策略上不够周全,没有照顾到农民的基本需要,未能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成长,配合措施。

另一方面,农民工本身也缺乏远见,他们眼中只看到金钱的重要性,为了赚多个钱,他们便把幼小的子女留在乡间交给祖父母或远亲照顾,很多索性就安排他们在设备简陋的学校寄宿,父母一般会一年甚至多年才回家乡探望这些「留守儿童」一次。

现在问题渐渐浮现,由于这些儿童从少缺乏完整家庭照顾及关怀,令他们无法在身心方面可以健康地成长,一些研究学者发现这些「留守儿童」的人格出现不少异常或缺陷,他们既无甚么价值观,容易自暴自弃,学业成绩及操行都偏向差劣,辍学率很高,喜欢在街上游荡,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很多「留守儿童」渐渐长大,变成了「留守少年及青年」。由于从小到大一直没有体验到应有的关怀及爱护,他们内心没有安全感,没有能力信任人,很难与人建立一种健康密切关系,内心充满焦虑,他们容易染上毒品、酗酒等上瘾恶习,另一方面,他们会做出一些反社会行为,如纠党闹事,欺凌弱小及打架等。

出现这种现象是政府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在政策上仍停滞在照顾人民的「生存权」,而忽略了「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心理学家指出︰人要活得健康及幸福,必须有被关怀及被爱的体验,有了被关怀、被爱的体验,人才会觉得有尊严;才会珍惜自己,尊重他人,社会才会有真正的和谐。只是追求经济上的满足而忽略了人在灵性及心灵的需要,最终个人和社会都要付出代价,这种代价正渐渐在中国大部份成长了的青年中间浮现出来。如果说青年是中国的希望,我倒有点担心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