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主要影响呼吸道的疾病,在香港,全年都有病例出现,但以每年的二月、三月及七月最常见。 

每年一至三月发病高峰期。全球5-15%人口受感染,涉及三百至五百万人,引致250,000至500,000人死亡。 

全球经济损失多达七百亿美元。 

特别影响高危一族–长者及长期病患者。
 

致病原因

在本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多为甲类H1N1型、甲类H3N2型和乙类。流行性感冒病毒(尤以甲类)的特性是可透过不定时的基因突变,衍生新品种,造成大规模流行性感冒。
 

流感家族兄弟多

  • 依流感病毒甲、乙、丙三种类型; 甲型流感最行、最常见,并可再细分为H1、H2等。
  • 流感会不时变种,甲型较常变种,乙型变异较慢,丙型较稳定。
  • 当人体未对新品种感产生抗体,流感便会趁机肆虐。

人类流感多为甲型(如H3N2, H1N1)和乙型。甲型流感病毒除人类外,可感染其他生物,包括猪、马和禽鸟,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

 

流感点解得人惊?

甲型流感对人类的威胁

  • 人类对病毒没有免疫力
  • 一旦人类感染,会做成高死亡率
  • 一旦人传人,可引致大型爆发
     

感染

传染途径

主要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病者的喷沫。
 

可怕之处

病毒表面的抗原蛋白质经过基因变种,很难控制,亦未有有效疫苗。
 

流行地区

全球性 

流感病征知多D

  • 患者会突然感到肌肉痛、咳嗽、发烧、发冷、头痛或疲倦虚弱等。
  • 流感潜伏期很短,入侵人体后1-3日内便出现征状。
  • 有些心或会鼻塞喉咙痛。
  • 大部份人都能在两天至一星期内自行痊愈。
  • 长者及慢性疾病患者,(加心脏,慢性呼吸道患者)则有较大机会出现并发症,例如支气管炎和肺炎。
  • 儿童或会肚泻及呕吐。
     

伤风和流感的比较: 

 

伤风

流感

病源

病毒

病毒

感染部位

鼻及喉咙

遍及身体各部份

病发

逐渐

突然

主要征状

喉咙痛、鼻塞、打喷嚏、流鼻水、部分人会发烧

发烧; 部分人会喉咙痛、鼻塞、身体不适、头痛、咳嗽、肌肉痛、发冷、疲倦虚弱等

病况

较轻微

较严重

 

流感袭人诡计多

流感的传播途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口水多,病散播

病毒会在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飞出,然后:

  • 在空气中散播,附近的人可能吸入病毒而受感染;
  • 带有病毒的飞沫,或从口鼻眼睛的黏膜入侵人体。

 

手多多,随处摸

  • 带有病毒的飞沫可停留面上或物件上,如双手触及飞沫再触摸眼、口或鼻,可经黏膜进入人体。
     

人多多,易作恶

  • 与患者有亲密接触; 或流感高峰期到人多挤迫的地方,都容易受感染。
     

流感并发病症多

每个流感患者都有感染并发症的危险,严重的话,并发症甚至可以致命。

  • 常见并发症: 支气管炎、肺炎、鼻窦炎、中耳炎等。
  • 较少见的并发症: 肌炎、脑炎、心肌等。
     

流感病毒易入侵,老弱病者要小心

以下人士属流感高危一族:

  • 长者
  • 儿童
  • 长期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脏病、哮喘、爱滋病等)

由于以上人士抵抗力弱,病情较有可能转趋严重,亦较易有并发症。因此流感初现,应尽快求诊。
 

治疗流感基本法

感冒由病毒引起,服用抗生素并无疗效。除非出现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否则无需服食抗生素。人体有免疫能力,若适当护理身体,大部份流感病状,会在一星期内自行痊愈。但由于可能有并发症,治疗流感应多管齐下:

  • 尽早找医生求诊
  • 足够休息
  • 多喝水、进食有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食物
  • 戴上口罩,减少到公众场所,以免传染别人。
  • 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处理喷沫后,需以肥皂清洗双手。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时要用纸巾掩盖口鼻,并将痰或鼻涕用纸巾包好弃于垃圾箱内。
     

预防流感有方法

增强个人抵抗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不吸烟、保持心境开朗等,都可增强个人抵抗力。
 

疫苗护体:

可减轻发病时的病情及出现并发症的机会。
 

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
 

家居清洁:

保持家居环境清洁,窗户常开,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积聚。
 

少到人多挤迫地方:

特别是在流感高峰期
 

不揽头揽颈:

与流感患者避免近距离接触。
 

口罩示人没歧视:

可有效预防受感染。如已患上流感,更应戴上口罩,避免传染别人。
 

即时求诊:

若出现流感征状,便应即时求诊,及勿让子女上学。

 

流感防护网一年一支疫苗针

注射疫苗有效吗? 我需要接受注射吗?

预防疫苗的功效

流行性感冒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所引致的并发症及死亡有一定功效,对长者、慢性心脏病及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有效。

疫苗有效期

约1年,因此一年只需注射一次

适宜注射期

  • 每年流感高峰期之前,即10-11月间。

具体功效

  • 减轻发病时病情
  • 减低并发症机会

保护率

  • 身体健康者约70-80%
  • 高危人士少于60%

特别需要注射疫苗人士

  • 高危人士,如长者、长期病患者及儿童。
  • 与高危人士有直接接触者,如医护人员、安老院职工等。其他人士,如残疾院舍
  • 院友或计划于2至3 月内怀孕之妇女。

 

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会公布来年最可能出现的3个流感类型; 流感疫苗是根据此建议研制而成的。
 

流感对与错

  1. 与流感患者同枱吃饭、交谈、有机会受感染。如患者咳嗽台或打喷嚏时,没掩口鼻、没戴口罩,有机会传染他人。因此流感患者应戴口罩,避免与人有直接社交接触,或近距离交谈。
  2. 所有动物如患上流感,都会传染给人类。只有部分动物的甲型流感会传染人类,如H5N1。以往禽流感亦只会在禽畜间传播。
  3. 流感会变成沙士。因为两者由不同病毒所引起。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致,而沙士是冠状病毒所引发。
  4. 没有病征,等于没有患流感。若患者身体抵抗力强,即使染上流感,亦未必会有征状。
  5. 不同种类的流感可以有相同的征状。例如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便不能单从征状区分。
  6. 患上流感时做运动,会引致病毒入心。做运动不会导致流感病毒入心,但过分劳累可能使病情恶化,因此病人应多休息,避免做剧烈运动。
  7. 抗生素不能治疗流感。抗生素只可杀死细菌,治愈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流感由病毒引致,抗生素没疗效。
  8. 患上流感,一定要向医生求诊。无须医生处方的成药,只纾缓不适症状,不能治疗流感; 而且不适症状被抑制后,我们便可能因此而忽略了其他潜伏的病毒,以致延缓病情。所以患上流感应尽快求诊,并根据医生指示服用处方药物。
  9. 我的十岁儿子有咳嗽、喉咙痛等流感征状,我给他服用亚士匹灵便可以治愈他的病症。千万不要给染上流感或怀疑染上流感的十二岁以下儿童服用亚士匹灵,因可能会产生雷尔氏综合症。若怀疑子女染上流感,应尽快求诊。
  10. 打过流感针不表示一定不会患上流感。因为疫苗只能抵御部份的流感病毒种类,但这些病毒种类或与身处地区所出现的流感病毒种类不同。所以即使已接受流感疫苗注射的人士仍有机会染上流感,最重要是做足预防流感措施。
  11. 所有人都可以打流感针。虽然原则上年满六个月的人士都可注射流感疫苗; 但孕妇、对鸡蛋或疫苗成份有敏感的人士在打针前,必须请教医生。
  12. 高危人士多打几次流感针可更有保障。流感疫苗有效期约一年,即使是高危人士亦只需每年注射一次疫苗便己足够。

 

禽流感

人类感染死亡率超过五成

  • 禽流感肆虐世界多地,包括越、泰国、印尼、柬埔寨、青海、俄罗斯,最近蔓延至罗马尼亚、匈牙利、土耳其及希腊等地。
  • 在2003年12月亚洲录得超过一百宗证实人类感染禽流感个案。
  • 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死亡,死亡率超过五成。
  • 至今未有防治人类感染禽流感的疫苗。
  • 若病毒一朝变种,引致「人传人」大爆发。可能比「沙士」更棘手,大家切勿掉以轻心!
     

禽流感传染途径

  • 鸡与鸡之间的传播十分普遍
  • 97年的H5N1病毒曾经侵袭人类
  • 人与人之间可透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

 

禽流感

禽流感患者病征

  • 连续两、三天发烧高于38度
  • 喉咙痛、鼻炎、咳嗽
  • X光检查呈初期肺炎迹象
  • 肚痛、呕吐、肚泻
  • 气促
  • 血氧过少
  • 淋巴细胞减少
  • 肾功能受损
     

全民同心,采取预防措施,紧记:

  • 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洗手。若没有洗手设施,可用70%酒精的消毒剂清洁双手。接触禽鸟或其粪便后,立即用枧液彻底洗手。
  • 避免接触禽鸟,减少到雀鸟公园或动物园。
  • 到过街市后不宜穿鞋入屋,应彻底将鞋履清洗干净,以免沾染细菌病毒的鞋履传播疾病。
  • 避免自己屠宰鸡只。
  • 避免进食或接触鸡只肠脏。
  • 烹煮鸡只前,洗净鸡身; 打鸡蛋前,先以清水洗净蛋壳,彻底煮熟鸡只与鸡蛋,因病毒在70度以上会死亡。
  • 鸡农、鸡贩应戴口罩及手套工作。
  • 起居作息正常,饮食均衡及运动,切勿吸烟。
  •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进入人挤、空气混浊的地方。
  • 忌乱服阿士匹灵(对禽流感有反效果)。
  • 出入医院、疫区或生病时,必须戴口罩,接触病者分泌物后须彻底洗手。
  • 留意最新关于禽流感的消息。避免到禽流感爆发疫区。
  • 若出现感冒征状,立即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