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 Sep 2015
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其動機與目的,而我觀察到有下列一些情況: 第一種情況,有明顯的動機與目的。例如:一位婦女上菜巿場,最簡單的目的就是買菜及回家做菜了;一位學生勤力讀書,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得到學問及好成績;小嬰兒哭,最簡單原因是他有所需求,需要大人來幫忙,而不會因為想捉弄父母,明明沒事,而偏偏大哭大鬧。 第二種情況,是連當時人也不明白為何自己會這樣做。例如:男女互相吸引,結婚後卻對配偶埋怨,不明白為何當初自己會作結婚的決定。又例如:一個人習慣每天上班、下班、回家吃飯沖涼,日日如是,有一天你問他:「你的人生意義是什麼?」時,他可能答不上話。 第三種情況,當時人 ...
了解更多 -
有些案主於初見輔導員時,因心情緊張慌亂,又或因事情具一定的複雜程度時,往往不知從何說起,以致於講出自己的問題時,顯得困難,講的只能是碎片或雜亂的陳述。 記得有一位案主,化名李女士,第一次見她時,身穿素服,臉色蒼白,說話時無氣無力,我只能勉強的、僅僅聽到她吐出的每一個字,有時甚至需要她重覆澄清,我才能聽明白她所想要表達的。 李女士嘆氣著,重覆地說她不想提、不想講,又說個頭很痛。看著李女士受著問題的煎熬,心裡也替她感到難過和辛苦。李女士欲透過忘記過去、忘記一切來處理問題,但是陳年累積的問題豈能就此罷休呢! 問題雖然被她的意識暫時壓抑著,甚或部份問題可能被潛抑到她的潛意識層面裡,而使問題的原貌變得模 ...
了解更多 -
04 Sep 2015
手機方便了人與人的通訊,沒有了手機,社會圈子或工作機會也可能會喪失,就算連街邊的露宿者,都需要一部手機,以便別人找他開工時,也可以聯絡到他。 通常第一次來輔導中心的人,我會WhatsApp中心的地址及地圖給他,教他在鐵路什麼出口出,離開出口後又怎樣走,見到什麼路標之後朝什麼方向,然後步行約多少分鐘便是輔導中心的樓宇了。日後再有第一次來中心的人,只要透過WhatsApp,將上次教人如何來中心的資料複製,然後按「貼上」,便又可讓對方順利來到,方便極了!就算案主來中心半途中,找不到路時,也可透過手機邊聯絡、邊「教路」地安全到達。 手機的方便,使很多事情便捷了之外,也開拓給人更 ...
了解更多 -
04 Sep 2015
續上一篇,我會繼續與大家分享我在輔導工作上的一些心路點滴。 負能量 進入輔導室的,絶少人是帶著開心事而來的。相反,進來的都是帶著一個又一個沈重的生命。如:學業壓力、工作壓力、失戀、喪親、與家人不和、人際關係緊張、被欺騙、被欺凌、被遺棄、被虐待、被性侵犯……。有時,面對案主的問題,雖然我的外表通常能夠保持平靜,控制到情緒,但其實內心有時也會被受助者的情緒所牽動,產生波濤洶湧與驚慌,感到難受,甚或不知所措。 心理位置的轉換 在輔導過程中,輔導員常常需要放下自己原先的想法及情感框框,跳入受助者當時的位置去置身感受,想像一下假如自己於受助者一樣的年齡、學歷、工作環境、生活環 ...
了解更多 -
04 Sep 2015
你有興趣加入心理輔導工作行列嗎?願意在這裡跟你分享一下,本人作為輔導員的一些心路歷程與點滴,給你參考。要注意的是,這僅代表本人個別經歷,而不代表每位輔導員也是這樣走來的。 不斷反思 雖然在修讀心理輔導碩士課程時,有著數以百計小時的輔導實習經驗,但這只不過是進入輔導服務這行業的入場卷。 人本身是複雜的,加上社會日新月異,人的問題更變得複雜了。在輔導室中,讓我常常發現層出不窮的新問題,使我在離開輔導室後,還要努力不懈的反思學習。例如,以前絶少聽過幼稚園或小學學生會患上焦慮症,但在這數年間,竟成為社會急於去正視的問題。在輔導室中,不缺要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學生來見輔導。又例如,同居、婚外性行為、同性戀等 ...
了解更多 -
我們的腦袋瓜與心臟,雖然只相距約十二吋的距離,但有時卻像是失散的親人,相親卻不相通,雙方存在,卻不知對方存在。 輔導員:「當你告訴我你遇到這些艱難的事情時,您有什麼感覺呢?」 受助者:「感覺?我沒有感覺。」 輔導員:「你有沒有不開心、失望、傷心的感受呀?」 受助者:「不會哦……,有什麼感受……,我不知道。」受助者抓著頭,一臉疑惑。 在輔導工作中,遇過一些受助者,聽著他們講著一件又一件的辛酸往事時,我心裏也替他們難受流淚。聽到中途,有時我會打斷他們,問他們當下的心情如何,他們很多時像被我這句話嚇倒,「感受?什麼感受呀?我不知道哦 ...
了解更多 -
「按鈕」,一個按鈕一按就有相對的反應。人也有所謂的「情緒按鈕」,一按這情緒按鈕,人便產生某種情緒反應。 人生遇著一些事情,會產生相對應的情緒,如憤怒、悲傷、憂慮、恐懼、羞愧等等。當中有些會使人產生巨大的情緒起伏,如親人過世、與人吵架、遇到嚴重交通意外、天災、一次在多人面前出醜的經驗、重大的金錢損失等等。這些事帶來的強烈情緒,若未能適當地疏理時,會使人日後於再面對類似狀況時,產生情緒的過敏反應。 舉例說:一個自小常被人罵的人──被家人罵、被老師罵、被同學罵,在這個充滿被罵的環境下成長的人,於日後見到別人稍為縐眉、不爽的樣子時,便可能將這些信息詮釋為對方不喜歡他,覺得對方又 ...
了解更多 -
你喜歡學習新事物嗎? 很多時候,上一些研習課,學習一些新技巧時,往往需要我們下課後,回到家中或工作場所中,繼續不斷地實踐,而且最好是在課程結束之後的一段時期內作出溫習,否則所學的東西便完全忘光光了。有時候,我們學了一些新概念或技巧,也嘗試在生活當中運用出來,但當好像沒有效果,毫無變動的影兒時,我們便很容易想放棄。 學習一些新方法,除了需要複習與演練之外,其實也需要不斷修正。這好比學習一種樂器,在剛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老師會指導我們使用正確的姿勢去做,然後回到家時,我們有時會無意的用了不正確的手勢來練習,這要等到再上課時,做給老師看的時候,我們才有機會讓老師給予我們指導與改正。這樣來來 ...
了解更多 -
人人有不同的身型,有高有矮,有肥有瘦,有骨架大,有骨架小。每人也有不同的氣質表情,有柔善的,有兇惡的,有祥和的,有嚴肅的,有喜悅的,也有木無表情的。 外表剛烈兇猛、較具防衛阻嚇性,讓人與他相處時,較會小心翼翼,不敢隨意開罪,而膽怯的人甚至會卻步,不敢走近。但有時人為了保護內心的脆弱,會有意或無意之間,起了一道心理防衛的牆,阻隔外面的人的窺探,免別人知道自己的底蘊後,再被傷害而受傷。外表剛烈,內裡實是充滿恐懼。 曾有一次,輔導中心的同事通知我說:「姑娘,妳剛才還未到中心之前,妳的受助者在接待處講電話,大聲說穢語,不停地罵對方,很暴躁的,好像想要打人,妳要小心呀!」我這位受助者化名阿志,身型強 ...
了解更多 -
一些小學生或中學生,下課後來輔導室,他們除了都是穿著校服裝束外,最明顯的特徵應是他們的重書包。 輔導員拿起案主的書包秤一秤,然後開玩笑說:「你為什麼帶金磚回校呀?這麼重!」 案主:「全都是書本及練習本,上學要用的。」 輔導員:「有執拾過書包嗎?」 案主逐本書數著說:「這是今天上中文課用的,這是今天上…用的…。」 輔導員:「這個環保袋呢?裝什麼?」 案主:「裝便當,帶回校吃。」 有時,見到家長接子女放學,子女一接到手,書包一扔,書包便從子女的肩背上,轉移到家長的肩頭上。大家的動作配合得很純熟,應是已成慣例,會面時的指定動作。 有時,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