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 Sep 2015

    医学科研报告指出病人在濒死边缘,他们的听觉是最后失去的。对于昏迷不省的病人,他们的听觉仍在发挥功效。 曾经在深切治疗部工作多年的资深护士陆先生,他亲自讲述一件真人真事。当时他负责照顾一位昏迷不省的男病人,只要是他当值,他都被安排负责这位病人。虽然病人丝毫没有反应,但是陆护士都坚持每做任何护理程序在病人身上,他都会呼唤病人的名字,讲解要做的步骤。 一日复一日,如是这般的护理,周围的同事认为这位病人能够苏醒的可能性,极为低微。可是陆护士仍然坚持在病榻旁呼唤病人的名字,让病人知道他要做的护理程序。当然,陆护士的执著,是出于对病人的一份尊重,也是护士对照顾病人的专业美德。 大约过了一个月,这位昏迷不省 ...

    了解更多
  • 04 Sep 2015

    患病的人进入到医院,都会被编配一个床号,就著他/她所患的疾病进入不同的专科,跟著医护人员按著病例来护理。 从前,医护人员只记得病人的床号,会以床号称呼病人。如果在教学医院或顾问医生来作临床授课,他们会以病人的病例来认识病人。对病人而言,由始至终他们都极少感受到被视为一个人的对待。 随著病人权益被认定,社会人士主动探讨医疗护理的课题,病人的身份与角式都被重新定位,病人的尊严和私隐是被尊重的。所以,今天医护人员都会称呼病人为陈先生或李女士等等。如果医护人员与病人关系良好,他们更会以名字称呼病人,仿佛好像是朋友。人性化的护理不单是在于改变称呼病人名称,更重要是以病人为中心,体会他们在患病中的感受,给 ...

    了解更多
  • 04 Sep 2015

    交更文化

    | Sep 04, 2015 | 護理分享

    医护工作是廿四小时运作,团队中每一个专职岗位如医生、护士、辅助医疗人员以及一般性服务人员,以轮班的方式,借以维持病人的服务。 怎样才是良好的交更文化? 首先,交更的资料采集必须准确。医护人员透过对病人的主观和客观的观察记录,适当地反影病人的主要毛病和病状,清晰地纪录在病人的入院档案,让各专职医护人员可以继续治理病人。 其次,良好的交更文化必须建基于有效的沟通。除了文字的交更,更重要的是口头报告。医护人员都有一套专业的沟通术语,可以既简略又传神地交代病人的状况。同时,语言的交更也方便交接的医护同事,可以澄清文字记录不详之处。 由于护理病人牵涉不同的专职医护人员,作为「病人廿四小时生命守护者」的护 ...

    了解更多

  • 凭著演绎《魔雪奇缘》中文版主题曲《随它吧》而走红的内地女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而不幸离世。她生前有意愿捐赠眼角膜,病危时更委托父亲签署同意书。由于内地死后捐赠器官的风气并不盛行,她的一双眼角膜分别移植给两名青年,事件经内地传媒广泛报道,引起热烈讨论,令更多人愿意签署捐器官的意愿咭。 不单内地产生正面的影响,对香港也带来积极鼓励的作用。二零一五年的开始,已经有两个家庭乐意支持尽捐因中风离世病人的器官。他们化悲痛为善举,将因病离世家人的器官包括心、肝、两个肾脏及一双眼角膜与皮肤捐出,遗爱人间,为性命濒危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带来丝丝盼望。 医疗团队也随时候命,准备为器官移植的病人进行手术。由摘取器 ...

    了解更多